军民融合电磁环境效应立研究中心在我校挂牌成

期次:第143期       查看:119




  本报讯(宣传部)6月22日上午“军民融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石家庄举行,10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仪式,百余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代表齐聚,共同研讨交流相关高端学术、学科交叉创新,会期两天。
  国家铁路局、中国铁建股份、省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局、省科协、省保密局、石家庄铁道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等单位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陆军工程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大会由我校校长杨绍普主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在共建共享中将我省军民融合推向深入,由刘尚合院士牵头,石家庄铁道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军民融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以电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中心”负有国防、轨道交通、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三个主要服务面向,统筹考虑国防、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突出电磁环境和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整合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各自优势和潜力,积极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
  刘尚合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说,当前电磁环境异常复杂,磁环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能量由弱变强,频谱由窄变宽,效应由干扰变成了毁伤。发起成立“军民融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其目的就是为凝聚和稳定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开展电磁环境效应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电磁空间安全学科、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推进军民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转化应用。
  党委书记王岳森表示,开放、共享的“军民融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集高校、军队、企业不同背景的协同优势于一体,在军事装备防电磁干扰、高铁信号系统强电磁脉冲防护、高铁列控系统防恐电磁防护等强大基础上,一定能在电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技术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上,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
  本次成立大会上,还举办了“空基多平台海洋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芯片级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激光武器发展概况”“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及其应用”“复杂电磁环境雷达抗干扰问题思考”等20余场高端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空军预警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做专题报告。大会还安排与会专家参观了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我校风洞和工程实训中心、科林电气等。
  本次成立大会暨交流研讨会,方岱宁(北京理工大学)、王永良(空军预警学院)、芮筱亭(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叶声华(天津大学)、张明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何友(海军航空大学)、杜彦良(石家庄铁道大学)、宁滨(北京交通大学)、戴琼海(清华大学)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青年才俊和科林电气、苏州test公司等相关知名企业代表,参会人员约计200人左右。